我的爷爷奶奶住在淳安县的深山里,那里的海拔足足有1000多米,经过几十年的辛勤耕耘,这片贫瘠[jí]的土地慢慢变得富饶起来。我每次回家都看到爷爷奶奶忙个不停。
3月份,天气才刚刚回暖,躲在地下的竹笋几乎都钻出了土,春笋裹着浅褐色的外衣,头上还戴着一顶顶缀有黄色穗子的帽子,就像一个个嫩生生的娃娃,可爱极了。爷爷这段时间可忙碌了,他先从山上采挖竹笋,挑回家中把笋节去掉,再把它们用清水洗净切成片状,然后把笋片放到锅中加盐水煮熟,煮好以后取出放进烘房,把竹笋中的水分烘干,最后把加工好的笋干拿到市场上去卖。
从清明到端午这段时间,山上的茶树郁郁葱葱,茶叶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,不声不响地吐出嫩嫩的芽儿。天还没有亮奶奶就早早起了床,背着竹筐和村民们一起去采茶叶,直到天黑才回家。像这样的茶叶一般都要采上三、四茬,村民们采完茶叶后,纷纷卖到附近的加工厂或者作坊进行加工,最后依靠着网络将山里的茶叶卖向全国各地。
夏天的暑气还没过完,熟透了的山核桃在微风的吹拂下发出了叮叮当当的响声,仿佛在催促着人们赶紧来收割。爷爷用长长的竹竿敲打着树干,山核桃就像漫天的雨点劈里啪啦的往下掉。虽然奶奶在树下拼命地捡着,可还是有许多山核桃滚落的四处都是。看着那一堆堆山核桃,村民们都笑得合不拢嘴,这些栽了好些年的山核桃树终于给他们带来了收入来源。
国庆节到了,山里的山茱萸[shān zhū yú]就像是娃娃的脸,个个滚圆滚圆的。我放假回老家也跟在奶奶的身后,采摘着大山恩赐给人们的果实。爷爷负责把山茱萸煮熟、脱核,最后把它们的皮都晒干。晒干后的山茱萸也叫做“枣皮”,它可以用来入药,在李时珍的《本草纲目》中也有记载。
一转眼秋天就过完了,这时候就是采摘山茶籽的最佳时节。山茶籽个个颗粒饱满,红里透着黑。爷爷奶奶挑着沉甸甸的茶籽,一路和乡亲们有说有笑地往家赶。他们将采摘的油茶籽放在太阳下晾晒5、6天,去掉外壳用火烘干,然后送到村中的榨油坊,就可以酿出香喷喷的山茶油。
一年四季,寒来暑往,爷爷奶奶总是在忙碌着,他们知道只有辛勤地耕种,土地上才能结出累累硕果。满山的果实不是一天就能长成的,是他们用双手栽种的,用汗水浇灌的,用心血守护的……